发布时间:2019-01-16 08:51
1月14日,在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中,记者采访到来自科学技术协会的熊逸放委员,他提出了增加无人机物流试点,锁定广州人工智能科技领先地位的建议。
2018年6月8日,国内第一条正式获批的常态化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在广州启动商业化运营。广州市因率先在无人机飞行上全程采用人工智能与航空调度中心融合的方式进行,奠定了在无人机科技与人工智能技术上的世界级领先地位。
广州是中国物流第一城。2018年12月25日,国家发改委与交通部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广州同时入选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四类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战略地位居于骨干节点位置。
然而近两年来,社会物流总成本进入快速回落期,我市社会物流“降本增效”方面出现极大挑战。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到位,基础物流体系在末端人力结合电瓶车配送、零散仓储消防隐患等安全问题上的风险逾加突出,采用前沿科技创新技术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提升配送安全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智慧物流、绿色物流行业重要发展趋势。
经过广州过去一年的成功实践发现,无人机物流一旦形成规模化应用,可将传统的汽运航运物流成本、人工搬运次数与时间能源消耗比综合降低三分之二以上。广州能否在2019年继续锁定无人机科技在增强城市综合实力上的领先地位,巩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级示范效应,避免科技创新遭遇“起大早赶晚集”后劲不足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熊委员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在市委、市交委2018年无人机物流配送专题调研的基础上,设立专项攻关课题,进一步发动并联合本地产学研企力量,研究和探索无人机物流技术助力广州市物流发展、城市建设、空港经济等方面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拓展无人机科技在加强城市综合功能上的应用场景;
二、建议在2019年内完成2-4项无人机公共服务平台、无人机调度中心、无人值守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此项目将成为广州市在IAB产业布局上独一无二的亮点,强化协同我市科创战略的同时为人工智能与无人机行业在广州落地生根起到引导与培育作用;建议增加无人机物流专项扶植政策、研发与人才支持资金、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无人机国际创新周”等主题活动,向全国以及世界展示通过无人机科技发现城市美好生活的力量,体现广州市对新科技、新事物的包容、接纳与支持;
三、建立市内无人机物流运营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设立无人机科技“第三会议室”,设立无人机物流试点审批快速绿色通道,扩大无人机物流在广州各区内产业园、物流集散地等区域进行专设试点,使广州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实现物流、人才流、资金流等要素的充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