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s11

栏目导航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这位90后让农活飞上天

发布时间:2021-03-29 10:34   


  近年来,高科技渐渐深入到了农业生产,为农业助力。来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培训学院2020年农业经理人培育培训班优秀学员的廖永清,现在是湖南某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的植保队队长,2017年,他成立了农机服务队与无人机植保队伍,为广东、湖南、河南、新疆等地的农业提供植保服务,年作业面积13万余亩,带动就业创收近80万元。

R132614572496875.png

廖永清调试无人机

  感受科技的力量,投身无人机行业

  廖永清是一名90后,出生于农村,2015年退伍后他回乡从事收割机农业服务工作,看到周围的乡亲们还是以传统耕作的方式来种地,非常辛苦。那么,能不能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提高效率?2018年,廖永清从做航拍航测业务的战友那了解到新疆棉花脱叶剂的作业比较紧张,作业季飞机和人手缺口都很大。于是,廖永清和战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投身无人机事业做植保工作。

  廖永清介绍,以前对100亩棉花地打棉花脱落剂,需要雇佣4-5个人,人工费至少需要3000多元,还花不少时间,效果还差。而无人机由飞手操控,1.5小时就可以完成100亩棉花田的药物喷洒,仅需花费1000-1500元。且无人机转动时周围的空气压力增大,带动树周围气压变化,使叶子发生翻面,将药全方位打到农作物上,除虫更加彻底。

  “用无人机不仅提高了防虫效果,减少了人工成本,也大大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打药需要好的天气,人工打药需要一周的时间,有时候天公不作美,很难有一周都是好的天气,就容易耽误了农时。”廖永清说。

F132614572624218.png

无人机在为柑橘树进行除虫作业

  构建“托管式”服务 带动创收80万

  在2018年,当时的无人机尚未有雷达、摄像头,需要依靠人工到田间地头去测量确定障碍物的位置,飞行时需要两个人的紧密配合,不然出现偏差,无人机极易损毁,而且无人机雾化农药对天气要求高,想要把这项高科技引入农田,并不容易。

  对此,在2020年,廖永清参加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举行的为期20天的农业经理人培养培训班。他表示:“印象非常深的是各行业的精英领头人的授课,他们自身的经历给我很大的触动,那一次我才发我们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还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在培训结束后,他的公司摸索出了“托管式”经营模式。

  对于无人机来说,它不仅能打药,还能播种、施肥,除草,可以说是“一条龙服务”。以播种为例,以前的水稻插秧需要经过播种、育种的阶段,再到人工抛秧,而用无人机播种,则将三个步骤合成一体,直接将有小芽冒出的种子通过无人机播撒到田地里,省时省力。因此,“托管”式的业务成为了可能。

  “农民只需要在家用手机下单,播种、打药、施肥、除草、收割这些工作都交给交给机器去完成。”廖永清说,“我们要用科技为农业插上翅膀,保障农作物的收成,增加农民的收入。新型的职业农民应该是可以在家里遥控机器种地,轻松自在的。科技可以彻底解放劳动力,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提升技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想只有这样,农民才会是让人羡慕的职业。”

  目前,廖永清的公司已有17个员工,其中包含飞手6名,地勤人员11名,共有14台无人机。组成三个植保队,固定签约37户农户,公司带动就业创收近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