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s11

栏目导航

新疆棉花:无人机奏响数字农业交响曲

发布时间:2021-10-12 10:44   



刚刚过去的新疆棉花脱叶季,植保无人机再次唱了主角。一望无际的棉田上空,一台台无人机在上空飞舞,按照事先规划好的飞行路径进行脱叶剂喷洒,简单快捷又高效,成为近年来新疆棉田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据大疆农业数据,截至10月8日,2021年的新疆棉花脱叶季中,9162架大疆植保无人机,已完成了3500万亩次的棉田脱叶工作。

680.jpg

无人机已成为新疆棉农的新农具

节本增效,植保无人机成新疆棉农标配

新疆是我国最大产棉区、全国优质商品棉基地,棉花产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疆棉花种植面积2501.93千公顷(3752.90万亩),全年棉花产量516.10万吨,较上年增产3.2%,比2015年增长23%。

681.png

2001-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均棉花产量(公斤)(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2001年的人均棉花产量76.72公斤,到2015年左右的人均棉花产量175公斤,再到近些年超200公斤,新疆棉花生产效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植技术的改良厥功至伟,但以植保无人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的革新同样功不可没。
植保无人机在新疆棉花产业最广泛的应用是脱叶剂作业,通过无人机喷施化学脱叶剂,加速棉株叶片老化脱落,从而使得机械采收更为方便。据统计,植保无人机两次喷施脱叶剂,脱叶率能达到95%以上,满足机采棉的脱叶要求,随着技术的完善和市场推广,植保无人机在近两年得以广泛普及,并被棉农所推崇。
不会碾压棉株是普通棉农选择无人机脱叶剂作业的重要原因。传统施药方式,大型机车直接驶进棉田,车轮等设备会碾压3-5%的棉株,对棉花产量造成影响。而无人机可以完美避免这部分损耗,提高棉农收益。
大农户则更加看重无人机作业的高效率。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想要在最佳时节内完成相应的作业,这就对作业效率提出了极高要求。以脱叶剂作业为例,通常需要施药两次,其中间隔10天,除去不良天气等因素影响,每年适宜作业的时间有限。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药,1000亩棉田只需1天时间即可完成,如采用传统机车,则至少需要3天,节省下的人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现在在喀什,面积1000亩以上的大农户基本都用无人机作业。”大疆新疆喀什代理商厉彦军表示,植保无人机已成新疆棉农的“标配”。
如果说无人机脱叶剂作业,只是在传统机车基础上的效率提升,那么棉花打顶作业植保无人机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棉花打顶是棉田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摘除顶心,消除棉花顶端生长优势,达到棉花增产的目的。受限于特殊作业位置和机械带来的大量损耗,在无人机普及前,人工作业仍是主要方式。
王丹是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的90后棉农,家里几代人靠棉花为生,去年7月她和丈夫购入2台植保无人机,做起了“女飞手”。近二十年来新疆棉花产业的蝶变,她是亲历者,也是变革推动者。

“900亩棉田一台无人机连续作业只需要十多小时即可完成打顶。”王丹表示无人机喷施打顶剂不仅效率非常高,效果也很理想。据介绍,综合人力物力成本,无人机打顶每亩价格在25元左右,而雇佣人工作业,每人每亩成本在75-80元。如想要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工作,则需要160余人同时作业。“我们家现在900亩棉花地,只需要两个人管理。”王丹说。

682.jpg

“女飞手”王丹和她的无人机

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植保无人机与飞手共同开启了现代棉花产业的新天地。以前人们把生活的希望埋在地里,现在人们将未来看向屏幕、望向天上。
创业创新,更多年轻人加入飞手行列
“王牌飞行员”是张强的微信名,自2020年4月专职从事飞手以来,他跑遍了沙湾市商户地乡,这位93年的年轻小伙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职业“飞行员”。
2019年9月,张强请来植保公司用无人机给自家200亩棉田喷施脱叶剂。“当时找他们要7元/亩,价格很高,而且还要排队。”张强看中了无人机的效率和飞手的收入,同时考虑到自家棉田的刚需,他次年购入了大疆植保无人机,开始自己的飞手生涯。
检查机器,标记障碍物,规划航线,根据棉株情况配药,操纵起飞……这是张强每天的工作的流程。9月10日,张强带着无人机来到距家20分钟车程的商户地乡新桥弯四队,为一周前通过微信预约的客户打药。因为是老客户,张强对这片棉花地十分熟悉,省去了规划航线的步骤,直接配药、起飞作业。期间张强只需为无人机不断加药、换电池,不到两小时,100亩棉花地全部完成作业。
“单子越来越多。”随着无人机在新疆棉农中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无人机作业的需求也持续上涨,“去年我还去其他地方飞,今年本县的单子就多得接不完。”
张强说目前在新疆沙湾80%以上的脱叶剂作业都离不开无人机。据沙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沙湾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棉花作为沙湾市重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60万亩,每年到脱叶剂作业时节,不仅有本地植保无人机作业,还有不少外地飞手前来从事植保服务。
“挺赚钱的。”谈及这份新职业的收入,张强表示虽然今年作业的价格有所下降,在4元/亩左右,但订单多了,总体还是很可观。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家里的弟弟和姑父也购入了植保无人机,加入飞手的行列。这两年靠着职业飞手的收入,张强赚足了“老婆本”,今年9月9日,张强在朋友圈晒出了和女友的结婚证,他用无人机“飞”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新疆,像张强一样一个人、一架飞机就是一支队伍的飞手有很多,但还有一些飞手组建起自己的植保小团队,提供更稳定、更大规模的服务。

683.jpg

库尔勒的棉花种植规模排在全疆前列,产业规模大,发展的步子也迈得早,是植保无人机较早普及的地区之一。罗伟是库尔勒较早入行的飞手,见证了近几年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从棉农不认可、没客户到无人机家喻户晓、业务爆单,罗伟在植保无人机行业摸爬滚打多年,“飞手”职业道路越走越顺,现如今他有了自己的植保团队,并担任起了技术指导。

“飞手在成长,技术在迭代,市场在成熟。”罗伟把2019年称为“植保无人机元年”,“飞机保有量和作业量爆发式增长。”植保无人机在新疆的市场越来越大,罗伟有了新的计划。他召集当年一起作业的飞手、返乡的年轻人、农资店和合作社,成立起植保小团队,从“候鸟式”的移动作业,转为驻点服务,深耕本地,现在他的团队有十余架飞机,但高峰时仍需要排期。
“现在我们的飞手比客户自己还要熟悉棉田情况。”从以前被客户和农资店牵着走,到现在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管理指导意见,“飞手”从以前的“工具人”,变成了有话语权的数字植保专家。“做农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解决农户所急,很有意义。”罗伟笑着说。
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在节省人力、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职业、新身份,以王丹、张强、罗伟为代表的“飞手”是其中之一。如果说农业的智能化革命是一场战役,那么这些“飞手”就是吹响冲锋号的司号员。他们用手中的飞机,让人们看见、听见,农业的未来就在眼前、就在身边。
精准管理,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数字农业红利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这片广阔的蓝海,植保无人机脱叶作业只是一颗“问路石”,作为行业龙头的大疆探得更深、走得更远。
2020年,大疆农业与先正达集团中国智慧农业平台对接,为新疆某棉花种植企业提供数字农业解决方案,部署精准种植管理系统,具备出苗检测、株高监测、长势监测等功能,有效指导棉花水肥和化控精准施用、碱斑变量作业、与脱叶剂变量喷洒。
同年11月,在以“聚变”为主题的大疆植保无人机新品发布会上,大疆智慧农业云平台正式宣布落地,标志大疆正式切入智慧农业大市场,让精准农业、智慧农业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5月,新疆石河子新农人陈功旭在5000亩的棉花田里率先用上了大疆提供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一块小小的数字屏,能精准管理数千亩棉田。

684.jpg

陈功旭正在操纵无人机作业

在棉花生长期,为了控制棉花高度,提高机械化收获率和产量,需要喷洒缩节胺控制长势,而针对弱苗,则需要喷洒营养液促进生长。以往判断棉花长势,只能依靠人工巡田,一小时下来巡不到一百亩地,不仅效率低,观察到的情况也不够全面准确。如今只要操控多光谱无人机在棉田上飞一圈,就可以获得上千亩棉花生长的多光谱图,精准判断出不同区域的棉花长势。
在此基础上,大疆智慧农业平台根据长势差异生成变量喷洒的处方图,再导入到无人机中,即可实现生长剂或控制剂的变量喷洒。“以前农户都是用平喷来进行作业,棉花长势不均匀,但有了无人机处方图和变量喷洒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陈功旭说,传统方式棉田要作业 6-7 次才可以做到整齐化控,今年他通过新方式来管理棉田,基本上作业 3 次就可以做到齐苗。在精准作业下,往常 4-5 个棉桃的弱苗区域,如今可以达到 7-8 个棉桃。
除了能够“对症下药”,基于“处方图”的精准施药还能有效减少用药量,以喷施脱叶剂作业为例,同样面积下相较无差别地脱叶剂作业,实测能省药30%,对土地环境也更加友好。
2021年9月28日,陈功旭的棉田完成采收,平均产量达到610公斤/亩,相比没有采用精准管理方案棉田,产量增加了10%。
“技术在不断革新,成本在不断下降。”在厉彦军看来,大疆的农业检测设备和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是用极具性价比的产品拉低了使用成本和门槛,让更多农户能够享受到数字农业带来的便利,提前感知到未来农业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