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7 17:55
正值河套大地农忙时节,田野上空盘旋的植保无人机成为农户的“新农具”,但这些高效作业的“空中帮手”若误入输电线路禁区,却可能化身威胁电网安全的“隐形杀手”。近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巴彦淖尔供电公司输电管理处启动“护线行动”,组织电力工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植保无人机安全飞行宣传,为电网安全筑牢防线。
“黑飞”隐患:无人机撞线事故频发
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植保无人机因效率高、成本低迅速普及。然而,部分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无人机“黑飞”(未经许可进入禁飞区)现象频发。近年来,巴彦淖尔地区因植保无人机撞击输电线路事故达十余起,不光造成机毁线断,更威胁到周边农民人身安全。“无人机螺旋桨一旦缠上导线,轻则导致线路跳闸,重则引发断线、倒杆,甚至造成人员触电风险。”输电管理处运维七班张班长指出,河套地区风力较大,无人机抗风能力有限,更易偏离航线,成为悬在输电线路上的“定时炸弹”。
护线行动:电力职工田间普法
为从源头消除隐患,该处组建“护线宣传队”,走进乡村、农田地和无人机售后维修服务站,通过案例展板、动画演示和现场答疑,向农户和飞手普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安全飞行知识。“操作前一定要查看航线图,避开输电线路两侧15米禁飞区!”在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宣传现场,电力职工手持无人机模型,模拟违规飞行后果,吸引数十名农户驻足学习。宣传队还为合规飞手发放安全宣传手册,标注附近输电线路位置,并建立微信群实时提供航线咨询。
多方共治:织密电网安全防护网
除宣传教育外,该处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在重点线路区段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实时监测低空飞行物进入输电线路防护区内;并与农业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购机农户开展安全教育、告知危险点。“我们不是反对农业机械化,而是希望无人机能‘安全起飞’。”该处工作人员还与无人机代理商合作,研发具备地理围栏功能的智能机型,从技术层面杜绝“闯入”行为。此次行动得到地方政府和农户的支持。大佘太无人机售后代理商张经理称:“我们将把安全飞行灌输到每一位飞手中去,不光是对输电线路的保护,更是对农户们的负责。”植保无人机飞手小刘也感慨:“以前觉得离线路远点飞就行,现在才知道风险这么大,以后一定注意!”
目前,该处已覆盖宣传三十余个行政村,发放资料2000余份,与多家无人机服务站签订安全承诺书。下一步,该处将持续开展线路特巡,联合公安部门打击违规飞行,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